浙江杭州整合各方資源力量——
本報記者 何 聰 劉軍國
2025年09月01日08:4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車間裡機械臂精准揮舞,傳送帶勻速流轉,一卷卷高分子電纜材料如綢緞般滑下生產線。“公司兩幢工業廠房能順利完成驗收並提前投入使用,多虧了各個職能部門的主動靠前服務,公司新增產值約5000萬元!”在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浙江萬馬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部前期經理錢立平站在控制室玻璃窗前,臉上露出輕鬆的笑容。
原來,萬馬股份採用三幢廠房共用一本施工許可証的建設模式,導致已竣工的兩幢無法單獨投產。去年8月,得知這一情況后,臨安區立即組織住建、水利水電等多個部門成立高效聯驗小組,企服專員全程幫辦,僅用3個月便幫助該企業拿到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驗收通過的相關証明,11月順利投產。“他們不僅上門開會,還幫著協調流程,這種‘陪著企業跑’的服務,真不一樣。”錢立平說。
讓企業眉頭緊鎖的痛點,就是政府精准施策的靶點。聚焦土地、項目、資金、產權等問題,杭州以一系列“硬核”舉措,破除壁壘、疏通堵點,實實在在地為企業“輸血”“供氧”。
杭州大和江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一度被廠房產權變更的難題“卡住了脖子”。去年5月,錢塘區政府部門迅速架起“綠色通道”,省市區三級聯動,自然資源、住建等多部門協同,推動補齊關鍵材料,通過廠房驗收。
“產權的問題解決了,資產被盤活,感覺企業瞬間輕裝上陣,沖勁十足!”公司總經辦主任方敏說。
要素保障更全面,為企業創新發展“蓄勢賦能”。在臨平區,浙江歐倫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佔地近70畝的工業用地項目,也體驗了一把政府服務的高效率。從拿地前的方案預審,到竣工前的聯合驗收,臨平區政府全程精准對接。“這效率,這溫度,讓人真切感受到杭州這座城市對企業創新的呵護。”歐倫電氣副總經理鄭成福由衷贊嘆。
今年,杭州對“為企辦實事”項目進行升級,整合全市各方服務資源力量,打通部門、區縣(市)之間條塊分割、區域限制等壁壘,織密織牢全市企業服務“一張網”,加快打造服務最優、效率最高的一流營商環境。
資金是企業的血脈。在杭州,市國資委成立3隻千億元母基金,累計投資4000余個項目﹔西湖區舉辦“西湖鏈鏈看”活動,打通政府端、企業端、資金端、科研端的供需壁壘﹔拱墅區“金融顧問”為企業“搭橋鋪路”,引來217億元金融“活水”。
“政府不是‘大水漫灌’式幫扶,而是像‘貼身管家’一樣,企業發展中哪裡遇到難題,他們總能第一時間遞上解困的鑰匙。”杭州科百特過濾器材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譚默晗這樣比喻。
譚默晗的感觸源於3年前在蕭山區啟動的80萬平方米的半導體超純水脫氣膜項目。“過去辦這類審批,光跑摘地和審批流程就得3個月。”譚默晗說,政府相關部門急企業之所急,“各個部門擰成一股繩,項目提前預審,中間環節盡量壓縮和並行,硬是變成了‘拿地當月就能開工’。”
拓展“一站式”集成服務。杭州公安等部門聯合出台《外籍跨境電商優秀人才認定標准》,破解跨境電商企業招引外籍主播缺乏從業依據難題﹔交通運輸局迭代“開辦運輸企業一件事”,為企業提供個性化專屬的“一站式”集成服務﹔財政局圍繞政府採購行政裁決重點環節,將類案同裁、簡案快辦、全過程調解等做法提煉固化。
“我們將不斷探索創新優化營商環境的新路子,讓政策紅利惠及每一家企業。”杭州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01日 10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