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激發海洋經濟創新動能

李志軍

2025年09月01日08:4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發展海洋經濟,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向海圖強之路”“要推動海洋科技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創新是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今年7月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強調:“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更加注重創新驅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要充分認識創新驅動對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激發海洋經濟創新動能,支撐我國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藍色大海孕育無限機遇,海洋經濟是未來最具活力的增長極之一。開發藍色碳匯、推動海洋能規模化商業應用、培育深遠海旅游新業態、拓展智慧港口等新興領域,無不依賴科技進步與創新。更加注重創新驅動,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努力突破制約海洋經濟發展和海洋生態保護的科技瓶頸,有助於牢牢把握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動權。

  創新驅動是突破資源環境緊約束的“鑰匙”。當前,保障海洋空間安全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比如,近海漁業資源衰退、陸源污染加劇、生態空間擠壓等問題日益嚴峻。隻有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發展深遠海智能養殖技術、研發海洋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裝備、突破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瓶頸、構建海洋環境立體監測與生態修復體系等,才能破解資源約束與生態退化困局,開辟可持續的“藍色糧倉”與“藍色油田”,實現向海洋要空間、要效益、要未來的轉型發展。

  創新驅動是鍛造海洋產業競爭新優勢的核心動力。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大國博弈向縱深發展,全球海洋科技與產業競爭日益激烈。更加注重創新驅動,強化海洋戰略科技力量,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才能把握海洋經濟發展的主動權,搶佔高端海洋裝備制造、海洋生物醫藥、海洋信息服務等高附加值領域的制高點。同時,推動技術攻關與產業創新融合,如推動“海洋牧場+”文旅融合、建設海洋大數據服務平台等,將推動我國海洋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話語權與發展機遇。

  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積極推動海洋強國建設和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決策部署,推動我國海洋經濟持續發展、取得重要進展,2024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突破10萬億元。在海洋科技創新方面,我們不斷加大投入力度,“蛟龍”探海、“雪龍”破冰、“海斗”深潛等重大工程科技成果涌現,海水養殖技術、海洋衛星觀測、港口自動化等領域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海洋漁業、油氣、船舶、工程裝備制造等產業加快數智化、高端化轉型升級步伐。這些創新成果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推動海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加速向深遠海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拓展。

  同時需要看到,我國海洋經濟在創新驅動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和短板,主要是創新投入持續加大,強度仍顯不足﹔創新體系初步建立,效能有待提升﹔科技成果涌現,“卡脖子”痛點猶存﹔成果轉化率低,產業化瓶頸多﹔人才結構失衡,高端人才緊缺﹔創新環境需優化,體制機制待突破﹔等等。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將“更加注重創新驅動”的要求落到實處,精准發力,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激發海洋經濟創新動能。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與戰略牽引,圍繞深海深淵探測與資源開發、智慧海洋等重大科技項目加快布局,強化海洋戰略科技力量,培育發展海洋科技領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探索“負面清單+包容審慎監管”模式。二是攻堅關鍵核心技術,集中攻關深海探測與作業技術、高端船舶與海工裝備、海洋生物資源高值化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高效轉換、智慧海洋技術等﹔加快建設深遠海綜合試驗場、超大型海洋環境模擬設施、海洋生物種質資源庫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三是推進海洋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融合發展,實施高端人才引育計劃,在人才評價機制改革上突出實際貢獻﹔深化產教融合,推動涉海高校學科對接產業需求,發展專業學位教育﹔校企共建產業學院、實訓基地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四是優化創新生態,引導和加大科技創新資源投入,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海洋經濟﹔鼓勵設立市場化海洋產業投資基金和創投基金,發展海洋科技保險、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藍色債券等工具﹔加強海洋科普,弘揚科學家精神、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優化海洋人才發展環境,營造尊重知識、鼓勵探索的氛圍。

  (作者為中國海洋大學技術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01日 13 版)

(責編:任佳暉、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