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找准路子 干出樣子(前沿觀察·挑大梁 看擔當)

——河南省黨員干部推動高質量發展一線見聞

本報記者 沈童睿

2025年09月02日08:4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左圖:位於洛陽市伊濱區的寧德時代中州時代工廠項目。
  張若含攝
  右圖:信陽市光山縣北向店鄉曹畈村水稻收割現場。
  謝萬柏攝

  黨員志願者在洛邑古城景區門口引導游客。
  石智衛攝

  漯河市舞陽縣工信局干部(右一、左一)指導企業進行項目申報。
  徐亞勇攝

  走進河南省漯河市臨颍縣銅基新材料產業園,廢舊銅料被擠壓成塊,投入熔化爐,變成色澤金黃的高純度銅。

  一個平原農業縣,為何做起再生銅產業?

  食品加工本是臨颍的傳統優勢產業。縣委縣政府在守牢“基本盤”的同時,積極謀劃新的增長極:國家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河南省培育壯大先進銅基材料產業,加上交通優勢明顯,可保障原料和產品運輸……幾經論証,再生銅產業被確定為新的發展方向。

  縣委牽頭成立工作專班,千方百計為企業降成本、解難題﹔建設定制化廠房,便於企業“拎包入住”﹔與河南省科學院共建研究院,強化技術支撐,推動解決“銅線坯氣孔”等行業難題……去年,臨颍縣銅基新材料產業產值達190億元。

  找准路子,干出樣子。河南省委一體推進理論武裝、精准賦能、導向激勵,推動干部敢擔當善作為。今年上半年,河南省GDP同比增長5.7%。

  “我們要做的,就是幫農戶多打糧、打好糧”

  行走在駐馬店市遂平縣常庄鎮大興村,沃野平疇,生機盎然。種糧大戶梁奇和鎮農技站干部並肩下田,查看玉米長勢。“今年麥子收成比去年好,玉米也長得壯實。多虧了咱們的干部!”梁奇說。

  從前,梁奇承包的土地板結嚴重,地力很差。縣農業農村局、鎮農技站的干部接力幫扶,帶著土壤樣本求教農業專家,找出“化肥過量、灌溉不當”的症結,定制土壤改良方案。打破板結層、秸稈還田,土壤蓄水保墒能力顯著提升。干部們還幫他落實農田水利配套、農機購置等補貼,提升灌溉效率、便利機械化作業。一片板結地,變為高產田。

  “我們要做的,就是幫農戶多打糧、打好糧。”遂平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郭國強說,按照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標准,全縣已完成高標准農田建設81萬畝。

  作為農業與糧食生產大省,筑牢糧食安全防線,是河南必須扛牢的重任。河南干部堅持“藏糧於地、藏糧於技”,耕地保護與農業科技創新協同推進。

  “您承包的3號田塊需補施氮肥15公斤/畝。”“叮咚”一聲,農戶郝彬的手機彈出一條推送。“手機現在也是咱的‘農具’了,庄稼缺什麼元素都標得明明白白!”郝彬向記者展示手機上的“中原糧倉數字平台”小程序。

  多打糧、產好糧,需要科學方法。鄭州市農業農村局引進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中原糧倉農業有限責任公司,就近為農戶提供覆蓋播種、水肥、植保全周期的標准化管理方案。借助遙感和無人機數據,專家可實時在線指導農民開展精細化管理。

  廣袤的中原大地上,河南黨員干部堅持因地制宜,做足做活“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文章,推動現代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向中高端邁進。

  自動化生產線上,一顆顆圓潤飽滿的湯圓成形、封裝,隨后由智能搬運車運往不同倉庫。在遂平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鄭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了一座佔地570畝的生產基地。

  為何選擇這個豫南的縣城?

  “這裡產的糧食好,營商環境好,對食品加工企業有很強吸引力。”思念食品(遂平)有限公司行政經理王莉說,生產基地籌劃階段,縣領導就多次帶隊上門洽談﹔建設過程中,遇到審批難題,有專人代辦﹔需要技術支撐,政府幫助對接科研機構﹔產品銷路遇阻,政府相關部門主動幫忙拓市場……“發條信息,干部馬上就打來電話,服務專班第一時間協調。他們的誠意和干勁,讓我們非常感動。”

  目前,遂平縣已引入多家國內知名食品企業,壯大了食品產業集群,農產品附加值提升的同時,也為當地農產品提供了穩定銷路。

  “竭力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最好服務”

  洛陽鴻元軸承科技有限公司智能車間,機械臂靈巧地抓取、檢測精密部件。

  “通過數字化改造,綜合運營成本降低45.9%以上,單位產值綜合能耗降低25.7%。”企業負責人周樹洲說,“是市工信局的干部幫我們找到了降成本的路子。”

  軸承產業是洛陽的傳統優勢產業。洛陽市工信局定期邀集上下游企業,開展“河洛茶敘”。一次交流中,周樹洲提出“成本居高不下”的困擾。

  會后,市工信局干部帶領專家扎進生產車間,把脈問診:“企業因為生產線管理方式落后,導致產品質量難追溯、廢品率較高。建議上線生產制造執行、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等數字化系統。”

  之后,工信局干部連出“三招”:請專業團隊做數字化診斷,定制系統方案﹔組織培訓,赴智能工廠觀摩學習﹔幫助申請“三大改造”專項資金,緩解投入壓力……一步步助推企業順利完成轉型。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河南干部深入鑽研產業趨勢,引導企業明確轉型路徑、做強服務,為企業鼓足向“新”的動力與底氣。

  食藥同源的山藥雪花片、沖泡土豆粉……走進位於漯河市郾城區的中原食品實驗室,琳琅滿目的產品擺滿展架。漯河市科技局局長效國強說:“每一款產品,都是由真實的市場需求催生的。許多人認為,食品行業科技含量低,但要生產出營養健康、面向未來的產品,離不開科技賦能。”

  “如何減糖不減甜?”河南益恆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張金陽一度很發愁。區工信局和科技局干部與企業一起調研論証,最終鎖定一種低熱量甜味劑,但卡在了生產成本上。

  干部們從中原食品實驗室的合作資源庫中反復篩選,發現江南大學江波教授團隊擅長代糖研發,便多次上門懇談。他們的執著與專業最終打動了江波團隊。在專家指導下,企業建成新生產線,以更低成本產出合格產品,成為多家知名食品企業的供應商。

  “新質生產力代表著新的經濟發展方式和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強大發展動能。我們要竭力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最好服務。”效國強說。

  “要‘破圈’,更要‘長紅’”

  戴上VR(虛擬現實)設備,化身唐代俠士,策馬疾馳﹔非遺手工體驗區,與身著古裝的NPC(非玩家角色)對坐,學習剪紙技藝﹔進文創產品店,以二裡頭遺址綠鬆石等文物為靈感制作而成的香囊、擺件憨態可掬……雖然不是節假日,洛陽龍門古街仍游人如織。2025年上半年,古街營收4500萬元,同比增長36%。

  洛陽市文廣旅局局長李振刊道出增長秘訣:“關鍵是增強體驗感。現在的游客,特別是年輕人,重視親身體驗和情緒價值。讓歷史和文化‘活’起來,才能引發共鳴,‘破圈’傳播。”

  基於這個邏輯,龍門古街去年完成了一次改造。洛陽市文廣旅局還推動成立文化旅游創意產品協會,將優秀的文創企業、設計師和非遺傳承人聚合在一起。“熟悉市場的出創意,諳熟技藝的來落實。這種合作讓洛陽文創屢出‘爆款’。”洛陽市文廣旅局產業發展科科長李文淵說。

  晚上10點,位於洛陽市老城區的洛邑古城,依舊人潮涌動。數不清的青年男女身著漢服,在亭台樓閣中穿行,打卡拍照。

  在老城區,漢服已經成為支柱性產業。2023年,洛陽舉辦牡丹文化節,幾千人同穿漢服的畫面,在網上火爆一時。此后,許多游客慕名而來,租用漢服打卡拍照,連帶著讓不少餐飲店、酒店也火爆起來。

  老城區火了,當地干部卻敏銳地發現:多數漢服店鋪小而散,面料依賴外購、設計缺乏原創、款式單一。“文旅產業要‘破圈’,更要‘長紅’。靠一時流量是不夠的,還需構建完整的產業鏈條。”老城區文旅局局長張彬說。

  為此,老城區成立漢服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干部們啃下一個個“硬骨頭”:原料運輸成本高,中心干部就多次到蘇州、廣州等面料基地對接,引入5家關鍵面料供應商落戶﹔設計力量薄弱,就拜訪北京服裝學院等院校,建立深度合作﹔配套資源不足,就走訪山東曹縣、河南許昌等地,積極整合上下游配套資源。

  如今的老城區,漢服店從18家增長到1360家,帶動3萬多人就業,從業者月均增收超3000元。“漢服熱”持續勁吹,越來越多群眾吃上了“文旅飯”。

  “開封干部周到、熱心,讓我覺得心裡暖暖的。有機會還會來!”山東游客朱先生說。當時,孩子在一家寵物店不慎被花枝鼠咬傷,開封市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洪珺馬上趕來現場,協調“放心消費險”機制進行賠付,經過調解,商家與游客握手言和。

  前兩年,開封市市場監管局發現,不少游客反映因為與商家發生糾紛,影響行程安排。相關干部廣泛調研商家、消費者意見,推出“放心消費險”——如果出現雙方責任難認定或消費者損失超出商家賠付能力等情況,可在賠付范圍責任限額內進行賠付,最小程度影響消費者。“文旅‘長紅’是一項系統工程。為游客營造安全、放心、滿意的消費環境,我們市場監管義不容辭。”洪珺說。

  “從想為、善為到有為,體現的是干部的使命與擔當,也是攻克難關、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河南省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健全完善激勵擔當作為制度體系,把各項政策用好用活,不斷提升干部素能,發掘內在潛能,激發擔當動能。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02日 19 版)

(責編:任佳暉、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