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起,法治宣傳教育法正式施行——
本報記者 張 璁
2025年10月30日08:0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 |
圖①:安徽省馬鞍山市當涂縣公安局交管大隊民警向市民宣傳交通安全法律知識。 |
1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法治宣傳教育法》正式施行。這部法律共7章65條,包括總則、社會法治宣傳教育、國家工作人員法治宣傳教育、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保障與監督、法律責任和附則。
法治宣傳教育法的出台,首次以專門法律形式為普法工作搭建頂層設計、提供制度保障,標志著中國的法治宣傳教育事業全面邁入了制度化、規范化、法治化的新紀元,具有裡程碑式的深遠意義。
為什麼制定出台法治宣傳教育法?作為一部關於全民普法和全民守法的基礎性法律,立法中重點關注了哪些人群,又對提高法治宣傳教育針對性、實效性規定了哪些制度舉措?
總結40年普法經驗,以法治方式推動和保障新時代法治宣傳教育工作
今年是全民普法40年,也是“八五”普法規劃的收官之年。
自1985年起,國家以五年為周期,有計劃、有步驟地在全體公民中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先后出台八個五年普法規劃。經過40年堅持不懈的努力,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新時代新征程法治宣傳教育全面創新發展。
“我國的全民普法堪稱人類法治史上的偉大創舉,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制定法治宣傳教育法是夯實全面依法治國社會基礎的迫切要求,也是總結全民普法40年實踐經驗、加強和改進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現實需要。
浙江杭州西子湖畔,北山街84號院30號樓裡,參觀者絡繹不絕。
“歡迎大家來到‘五四憲法’歷史資料陳列館北山街館區,這裡是新中國第一部憲法的起草地……”展廳中,志願者給大家講解著。2016年開館以來,“五四憲法”歷史資料陳列館已吸引了數百萬人次的參觀者。
憲法是法治宣傳教育的重要內容。總結2014年設立國家憲法日以來的經驗做法,規定“每年12月4日為國家憲法日,國家通過多種形式開展憲法宣傳教育活動”﹔總結憲法宣誓制度實施以來的經驗做法,規定“國家實行憲法宣誓制度,彰顯憲法權威,激勵和教育國家工作人員忠於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將憲法宣傳教育的成功經驗寫入法律,為進一步推動憲法宣傳教育常態化、長效化提供了有力的示范帶動。
“法治宣傳教育法以國家立法的形式對相關工作作了全面系統的規定,確保全民普法工作具有全國統一性的要求和規范。”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莫紀宏說。
在以往的普法工作中,個別地方也存在工作機制不完善、責任落實不到位、保障措施不健全等問題。莫紀宏表示,要通過法律的權威性和強制性,明確各方面的責任和義務,解決這些突出問題,確保普法工作順利開展。
把“關鍵少數”和“未來多數”作為重點對象
“八五”普法以來,各地注重分層分類,結合不同群體的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法治宣傳教育,持續提升公民法治素養。
法治宣傳教育法規定:“國家實行公民終身法治教育制度,將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干部教育、社會教育體系。”
“法治宣傳教育面向全體人民。”司法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立法遵循法治宣傳教育的特點和規律,在將“公民終身法治教育制度”寫入總則的同時,也把“關鍵少數”和“未來多數”作為法治宣傳教育的重點對象,分別予以專章規定,推動國家工作人員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堅持法治宣傳教育從青少年抓起。
近年來,普法工作發揮“關鍵少數”示范帶頭作用,各地普遍建立了領導干部現場述法、重大決策前學法、旁聽庭審等制度。內蒙古建立國家工作人員“逢提必考法”“任前必考法”機制,累計超3.5萬人次參加領導干部任前法律知識考試,160萬余人次參加國家工作人員學法考試。
“該法第三章重點規定了國家工作人員法治宣傳教育。”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政法部副主任、教授韓春暉介紹,該章依次規定了憲法宣傳教育、樹立基本法治觀念、錄用國家工作人員的法律知識考試、健全國家工作人員日常學法制度、領導干部應知應會黨內法規和法律法規清單制度、領導干部學法用法情況監督等內容,形成了邏輯完整、規范完備的制度安排。
青少年是國家與民族的未來,其法治素養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法治社會建設的進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長遠發展。
“八五”普法期間,《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深入實施,法治教育實現了在中小學各年級全程全覆蓋。司法部、全國普法辦會同教育部等印發《中小學法治副校長聘任與管理辦法》,目前全國中小學法治副校長、法治輔導員配備率達98.9%。
在廣東深圳市福田區,有一個專注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新雨計劃”。2014年推出以來,從最初單一的校園普法講座,逐步發展出模擬法庭、法律知識競賽、校園普法競賽等沉浸式、體驗式課堂教學方式,為青少年提供寓教於樂、循序漸進的法治課程。
“傳統法治教育存在的‘重知識輕實踐’問題一度制約了育人實效。”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副書記、全國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執行主任賈德忠表示,法治宣傳教育法對此強調了利用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等場所開展法治實踐教育的重要性。
如今,全國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實踐示范基地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師生參觀學習,“憲法衛士”行動計劃、“學憲法、講憲法”活動演講比賽與素養競賽、法治情景劇等實踐形式,已形成多層次、體驗式的青少年法治實踐教育模式。“這些實踐活動通過角色扮演、情境體驗、團隊協作等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化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在體驗中感受法治的力量。”賈德忠說。
守正創新,增強法治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過去,咱們搞普法宣傳,主要靠拉橫幅、發傳單、擺攤子這些老辦法,很難有效‘觸達’年輕人、上班族等群體。”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司法局有關負責人說,為此,當地普法“第一線”的基層司法所長們架起設備,開辟了一塊線上普法新陣地——“所長直播課”。
“直播課”上,有所長直接演示電信詐騙的套路,教大家防騙招數,句句戳中痛點﹔有所長結合轄區內經常辦演唱會等大型活動的特點,和派出所民警搭檔,現場解析相關法律規定,讓普法內容“聽得懂、記得住”。
法治宣傳教育法規定,鼓勵創新法治宣傳教育形式和方法,支持運用新平台新技術新產品和無障礙方式開展法治宣傳教育。“針對公眾開展法治教育應注重方式方法。”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馬懷德表示,要採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重視現代通信信息技術的應用,要把法治宣傳教育融入基層治理和日常生活,不斷提升法治宣傳教育的吸引力和實效性。
加強法治宣傳教育的針對性,還要從群眾的需求出發。“比如,針對新興經濟領域從業者要加強勞動合同、社會保障方面的法律宣傳,針對農村干部群眾要加強基層群眾自治、土地承包等方面的法律宣傳,針對老年人群體要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反電信網絡詐騙、食品藥品安全等方面的法律宣傳。”馬懷德說。
法治宣傳教育法第九條規定,國家機關按照“誰執法誰普法”的精神,實行普法責任制。
“這一制度明確了國家機關在法治宣傳教育中的主體責任,要求各部門在執法過程中同步開展普法工作,將執法與普法有機結合。”莫紀宏表示,這一規定的特點在於責任明確、針對性強,能夠使普法工作更加貼近群眾、貼近實際,提高普法的實效性。
“八五”普法期間,各地推行“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單位年度履職報告評議制度,有的地方還通過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基層群眾、新聞媒體等第三方代表組成評議團,對有關部門履職成效進行評議。目前,全國已有29個省(區、市)在不同層面建立了落實普法責任制履職報告評議制度。
“法治宣傳教育法是全民普法工作的基礎性法律,要確保法律規定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司法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結合“十五五”時期法治建設目標任務,科學謀劃“九五”普法規劃,“同時,以法律實施為契機,統籌推進各類群體法治素養提升,通過制度保障與實踐引導相結合,將法律要求轉化為全民法治行為習慣,推動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30日 18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